当前位置: 主页 > 技能政府

白沙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20%,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发表时间:2013-09-06来源:海南日报

五指山、白沙、保亭、琼中等中部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20%,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山区脱贫致富得靠特色产业

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成绩单

  2010

  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达到4156元,比上年增长16.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

  2011

  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295元,增长27.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5.2个百分点。

  2012

  中部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56元,比三年计划期末目标5400元高出956元,增幅20.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2个百分点。

  实施增收计划三年来,中部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

  贫困地区农民致富,产业支撑是根本。近年来,我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贫困地区热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一大批特色产业群,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竭之源。

  绿色产业富农家 

  去年,我家培育蚕苗收入7万多元,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816日,记者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新民村,蚕农李东平说,今年养蚕效益好,养蚕农民越来越多,蚕苗供不应求,到7月份,他家每个月卖蚕苗纯收入都有8000多元。

  在镇政府建的公共蚕房中,李东平一边给幼蚕喂桑叶,一边跟记者聊种桑养蚕。

  以前,村里农户几亩田,全部种水稻,种的稻子只够吃的。2007年,政府鼓励我们水田改种桑养蚕,说是比种稻子赚钱多。我带头试种两亩桑田养蚕,效果还真不错,当年收入6000多元。之后,其他村民也跟着养,全村共有32户,现在已经有23户种桑养蚕。去年,全村种桑养蚕收入达到52万元。

  新民村农民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示范效应明显,和平镇越来越多农民加入养蚕队伍。为保证蚕苗供应,镇政府出钱在新民村建起公共蚕房,李东平因为种桑养蚕比较早,经验足技术好,专门做培育蚕苗工作,为全镇养蚕农民提供蚕苗,并提供技术指导。

  在新民村,记者还发现,这里农民种桑养蚕开始向全产业链发展。村民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从浙江引进蚕丝加工技术,办起蚕丝被加工厂,生产的纯天然蚕丝被供不应求,成为琼中农产品加工的又一个名牌产品。

  蚕吃完桑叶,枝条丢弃,十分可惜。新民村农民开动脑筋,从内地引入一种新品种肉羊,试验把桑枝剪碎并与蚕粪搅拌,调成一种绿色饲料喂羊。经过半年多的试验,获得成功。在新民村羊圈里,记者看到,用新饲料喂养的几十头新品种羊,膘肥体壮。一位参与养殖的农民说,上半年,他出栏20多头羊,赚了16000多元,养一头羊差不多能赚800多元,利润是养一头猪的好几倍,因为饲料是废物利用,养殖成本非常低。

  种桑养蚕配套养羊,这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适合在琼中山区发展。和平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向县里汇报,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在全镇推广这种绿色发展模式。

  在和平镇,除种桑养蚕养羊外,还发展起多个绿色产业。全镇农民种植槟榔1.6万亩,现在年收获青果730万斤,给农民每年增加收入1600多万元。为让当地农民方便卖槟榔,镇政府引导种植大户成立槟榔产销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6亩土地,引进湖南口味王公司技术和设备,并利用扶贫资金,带动社员投入250万元,建设现代化槟榔加工厂,9月份投产后,农民每斤青果可以多卖0.1元,每年将给全镇槟榔种植户新增73万元收入。此外,当地政府引导农民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养蜂农户年均收入8000多元。

  调整结构做大产业

  琼中和平镇绿色产业群兴起,在我省并不是个案。近几年来,全省各市县,特别是中部贫困山区,涌现出一大批绿色产业群,不仅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而且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指出,围绕省委提出重点在田、后劲在山、潜力在养、希望在转的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全省不断调整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在贫困山区除了扶持壮大橡胶、槟榔、绿橙等产业外,大力发展大林产业,种植灵芝、竹藤、珍稀树种等,以制药厂为龙头,扶持贫困农民种植胆木、霍香、益智等南药。在养殖方面除了扶持传统的畜牧业外,扶持养蜂、养黎母山鸡等作为示范点,以带动山区养蜂、养鸡业发展。

  同时,省扶贫部门与省农业银行、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按照重点市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重点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方面向金融机构推荐扶贫贴息贷款项目,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根据《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完善信贷扶贫新机制,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范围和规模,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2007-2010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的36个乡镇、140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入互助组织农户9330户,互助资金总规模2178万元,累计借款6388人次发放资金1597.2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过去10年,全省共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管理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110万亩,其中种植和管理橡胶55.2万亩、槟榔13.6万亩;扶持饲养畜禽219万头(只),其中养猪22.6万头。

  在扶贫过程中,我省扶贫资金坚持向发展特色产业倾斜,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如去年,全省安排5764万元用于发展种养业,占扶贫项目资金的39%。其中,安排3415万元种植及管理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85298亩,扶持2094398338人;安排2349万元养猪13881头、家禽98万只、养蜂4030箱、养鱼1023万尾,扶持25516117058人。

  中部农民增收赶超全省

  我省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为加快中部农民增收步伐,省委省政府2009年启动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三年来,中部市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3567元增加到2012年的6356元,平均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省,扭转中部市县农民纯收入平均增幅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

  据统计,2012年,五指山、定安、屯昌、白沙、保亭、琼中等六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5783元、6989元、6943元、5785元、5598元、5546元,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五指山、白沙、保亭、琼中等4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20%,增速位居全省前四位。

  三年来,我省在财政上向中部市县进行倾斜,共安排中央及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约87亿元,中部六市县本级财政资金投入约12亿元,其中保亭三年累计投入涉农资金4.78亿多元。我省扶持了一系列产业,促进中部市县经济快速增长,包括新建绿色优质瓜果菜基地,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以及发展桑蚕、蜂蜜、竹笋、花卉等特色种植业等。如今,中部市县已经打造出了保亭什玲鸡五指山猪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白沙竹笋定安黑猪屯昌黑猪等一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说,海南是全国惟一热带岛屿省份,热带农业资源独特而丰富,发展潜力还非常大,贫困地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必须进一步发展热带特色产业,建设和完善海南特色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药、天然橡胶、南繁育制种、畜产品出岛出口、热带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组织农户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形成一品一会一业一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中部农民增收步伐,我省启动新一轮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四年计划,将按照特色资源禀赋优先、农民增收优先、比较效益优先、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改造提升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培育新型特色高效产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产业关联度高、联结农户多、增收效果显著的支撑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