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才工作

十八大:人才强国开启智慧中国

发表时间:2012-12-13来源:人民日报

    内容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十八大代表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也在强力推进,党和政府爱才、识才、用才、聚才,不断创新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径。如今,国之良才如千帆竞发,人才强国正从宏伟战略化为现实图景。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十八大代表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也在强力推进,党和政府爱才、识才、用才、聚才,不断创新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径。如今,国之良才如千帆竞发,人才强国正从宏伟战略化为现实图景。

   重才

  人才强国战略恢宏展开

  李新萍代表是云南昆明市的一名公交车司机,她说:中央坚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只要肯钻研就一定能独当一面。

  镜头拉回到夏日的北戴河,海风轻抚。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王一航和老伴漫步海边,尽享难得的休憩时光。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北戴河休假的,有院士、教师,也有普通工人技师和田秀才。回首这10年,人才强国战略恢宏展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2003年底,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年底,中央专门成立协调小组,研究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和十七大报告;20104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人才发展蓝图……

  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优先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聚才

  第一资源迸发无尽活力

  对手机控来说,最大的烦恼莫过于电池不经用。桂裕鹏的方法是给手机穿上太阳能外衣2009年,在外取得26项国际专利的他回国创业,今年10月,入选千人计划

  从2008年开始,中央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截至今年7月,已分8批引进2793人。9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出台,简称万人计划,开始面向国内各领域遴选1万名拔尖人才。

  从,求贤若渴。截至目前,国家12项重大人才工程已全面启动,国家36个部委系统启动人才工程83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人才工程307项,各市(地、州、盟)启动人才工程2388……

  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代表对10年来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人才工程印象深刻。近年来,中央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这些务实举措让人才工作的境界大开,充满生机活力,刘善桥说。

  10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

  从神舟遨游太空到云计算战略推进,从青藏铁路、西电东输到转方式、调结构一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无尽活力。

   用才

  创新人才理念和工作思路

  确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10年来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昭示: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空间,石磊代表深有感慨地说。

  4年前,清华大学毕业生石磊到南京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两年后,学生娃变成了石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今年,石磊高票当选十八大代表。

  人才,以用为本。不久前,山东东平县首届人才群英会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98名专家教授、企业界的管理精英齐聚东平,建言献策,共谋发展。10年来,各地各单位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不断打破思想束缚、创新人才使用体制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舞台。

  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一次次思想解放,带来人才观念的更新。

  政策即导向。近年来,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数据显示,目前,国家人才发展规划10项重大人才政策中的72个政策点,有43个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36个部委计划制定配套政策323项,已出台168项。

  在如何评价人、怎样使用人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用人机制不断革新,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越来越普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基本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逐渐成为共识。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