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的贵州省榕江县因“村超”火爆出圈,以“足球”为媒打造了现象级文化品牌IP,乡村体育和乡村旅游为榕江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23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亿元。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1053户,新增就业10116人,返乡创业836人,网络直播营销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超4亿元,民族服饰销售额713.72万元。我县应该主动学习借鉴榕江的成功“出圈”经验探寻发展新路子。
一、榕江的经验做法
一是善于谋划,深化“文体活动+旅游”项目打造。榕江县确定了“文体活动+旅游”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村超”三步走战略,将人流引进来,拉动消费,进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注重融合,将球场变身民族文化大舞台。在比赛时穿插侗族大歌、吹奏芦笙、齐跳多耶舞、民族时装秀、民族电音等民族文化节目,增加球迷互动环节邀请观众、游客参与,实现“村超”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三是全民参与,确保活力永续。榕江县38.5万人口中,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足球,“村超”期间有3.5万人参与了节目演出,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热爱、全民狂欢的足球盛宴,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群众内生动力。四是全媒体宣传,打造共享“村超”。邀请著名解说员韩乔生加入“村超”现场解说队伍;在融媒体中心设立了“村超”新媒体专班;培育本地网络直播团队2200余个,培育1.28万个新媒体人账号;积极对接各级权威媒体赴榕江采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等224家媒体关注“村超”,20余家权威媒体对“超级星期六”比赛现场进行直播。
二、白沙如何借鉴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群众创造的,越容易持久传播。白沙作为中国黎族舞蹈之乡,在黎族舞蹈传承和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因此,白沙要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黎族舞蹈作为白沙文化新名片来打造。
(一)加强黎族舞蹈教学,形成“人人会跳黎族舞”的良好氛围
将黎族舞蹈教学作为本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主流,一是持续推进“黎族舞蹈进乡村、进校园、进机关”,常态化开展黎族舞蹈教学活动。二是扩大黎族舞蹈教学人才队伍。三是组织歌舞团团员到更高级别的舞蹈团、舞蹈院校等学习培训,提高本地歌舞团舞蹈素养和编创能力。四是以《欢迎你到白沙来》等歌曲为蓝本编创黎族舞蹈广场舞,让黎族舞蹈与大众文化生活高度融合。
(二)促进黎族舞蹈与民俗文化活动深度融合,营造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热烈氛围
策划贯穿全年的“黎族舞蹈+”活动,与各类节庆活动、民俗活动、赛事活动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共享理念,与省内外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多维联动,凝聚各方人气和关注,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如,举办“春节年货节主题晚会+黎族舞蹈比赛+游学”活动,借助节庆举办赛事并邀请“广西小砂糖橘”“贵州小茅台”等热门流量,打造游学、研学新地标;筹划举办“木棉花开民族服装秀活动”,邀请省内外少数民族参加活动,造大声势;举办“庆祝三月三+千人齐跳黎族舞蹈”活动,充分展示黎族文化魅力;策划“黎族舞蹈+体育赛事”项目,在承办拳击、射箭、羽毛球等赛事时,将开幕式和闭幕式搬上赛场之外的更大舞台,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等等。
(三)打造文旅品牌项目,谋划“黎族舞蹈”更加长远的未来
一是谋划“黎族舞蹈+”精品文旅项目建设。借鉴“印象·刘三姐”“宋城文化”等模式,打造以“南叉河+文化广场+山体公园”为一体的大型山水实景情景歌舞剧项目,编创以白沙起义、黎苗文化、茶乡韵味为蓝本的情景歌舞剧,拉动夜经济、周末经济发展。二是向舞台精品化发展。不断推出精品舞蹈作品,到“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等更大舞台和平台上演出,加大曝光率。三是向国际化发展。学习借鉴《红色娘子军》《敦煌》等芭蕾舞剧,探索“黎族舞蹈”与其他舞蹈跨界融合;或是筹划与国外优秀舞蹈作品链接,做海南自贸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
(四)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打好新闻宣传主动仗
提升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强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扩展矩阵规模。建立与公众的强连接关系,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增强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体现‘流量担当’、事事关系白沙发展的氛围。
(五)着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重视县域长效化治理工作
办理情况:
县旅文局2024年8月6日复函
您提出的关于借鉴“村超”(即贵州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出圈经验,以打造白沙文化品牌的提案,已收悉并受到高度重视。我局深刻认识到,通过借鉴“村超”的成功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白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为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新思路、新路径。以下是我局对于该提案建议的详细办理情况:
一是在创排文艺作品推动黎族文化进乡村方面。截止目前,创作文艺节目49个,其中黎族舞蹈《黎苗欢庆三月三》、黎族舞蹈《三月欢歌》、舞蹈《寻梦三月》、舞蹈《一起跳舞吧》、舞蹈《好时间》、女子群舞《日出日落》等舞蹈34个;男声小组唱《磊工调》、黎族小组唱《越来越好》、男子组合演唱《喊山调》、歌乐表演《黎歌唱美新乡村》等歌曲12个;服饰秀1个:黎苗服饰秀《黎锦苗秀白沙美》。小品1个:《乔迁之喜》;黎族山歌剧1个:《黎山恋歌》。其中原创黎族舞蹈《日出日落》入围2023年第14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并获得提名奖、获得2023年海南省第三届原创舞蹈作品大专业群舞组一等奖、入围2023年中国中南六省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荣获2023年海南省第五届南海文艺奖舞蹈类“南海文艺奖”。2024年深入基层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23场,参与人次7000人。
二是在加强黎族舞蹈与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方面。举办“三月三”节庆活动开幕仪式百人共跳竹竿舞,篝火狂欢音乐会环节由群众共跳团结舞,演唱“家乡的歌我们唱”,展示黎族舞蹈魅力,吸引游客参与。“七夕森友会”融入黎族婚俗内容,通过表演迎亲舞、锣鼓表演、黎歌送福等形式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啦奥门”节庆活动丰收歌会环节,表演当地特色节目、对歌、祝酒等,融入黎族舞蹈元素的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本地居民参与,有效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三是在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我县抢抓文旅融合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民族文化促旅游发展、产业融合,走出具有白沙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强化旅游线路打造,丰富游客出行线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一日游”、“两日游”系列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白沙段)沿线文旅业态谋划及落地,协助推动沿线2驿站2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升级,打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建白沙智慧旅游资源监测平台。依托我县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持续推出“旅游+研学”线路及研学课题,弘扬红色文化;通过非遗工坊开展非遗培训3期,研学、公益、节庆等活动18场,参与群众1000余人,工坊年销售数量上200件以上,年收入达10万余元。推动非遗传承人对外交流。选派传承人参加省内外研修培训、各类文博会、非遗展等,提高传承人能力和水平,到法国巴黎、北京、成都、武汉等地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如“南海工匠”、黎锦县级传承人张潮瑛在2023海南自贸港女性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白沙县非遗文创产品——继黎锦绣·吉祥双鹿文创系列入选“海南100件最爱伴手礼”旅游商品。
下一步工作:借鉴“村超”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深入挖掘白沙文化的精髓,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元素。白沙文化不仅包括历史遗迹、名人故事,还涵盖了地方民俗、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我们将组织专家团队,对白沙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确保文化品牌的打造有根有据、有血有肉。
一是创新形式,丰富文化载体在提炼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我们将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文化载体。通过举办白沙文化节、白沙文化展览、白沙文化论坛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白沙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打造白沙文化品牌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们将积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形成推动白沙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主体参与白沙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工作。
三是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借鉴“村超”的成功经验,我们将加大白沙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互动等多种渠道,提高白沙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设计“白沙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白沙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是注重实效,持续跟踪评估。在推动白沙文化品牌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文化品牌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文化品牌的打造策略,确保其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总之,打造白沙文化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动白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弘扬时代精神作出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维护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党政信息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7723365 0898-12345 邮箱:bsxzfw@yeah.net
琼公网安备 46902502000101号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50004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维护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党政信息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7723365 0898-12345
邮箱:bsxzfw@yeah.net
琼公网安备 46902502000101号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