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依据
我县地处海南中部,在广阔的山脚、密林、悬崖甚至于田间地头等处都普遍分布着诸多黎族药用植物资源,如槟榔、益智果、裸花紫珠、牛大力、五指毛桃、海南降香檀、胆木、土沉香、海南风吹楠等。黎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和总结了很多具有黎族特色的诊疗技术及养生保健方法,如熏蒸、外敷、捻痧、配药等独特的外治法以及草药内服的内治法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如毒蛇咬伤、外伤骨折、伤寒以及传染病、肝病(肝腹水)、肿瘤、热带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治疗有独到之处。随着黎药产业的开发,黎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有名的枫蓼肠胃康、裸花紫珠片、胆木浸膏片、三九胃泰等中成药都是由黎族草药开发而来。
二、问题和分析
(一)黎医行医合法性存在问题
由于黎医大多为民间家族医术传承,不是院校科班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难以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另一方面,我县黎医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因缺乏合法的行医资格,施治施救虽然合理但却不合法,一旦出现问题,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将难以保障。
(二)黎族医药传承面临危机
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黎医黎药的传承以前靠的是世代口口相传,没有形成文字表述的系统黎药理论体系。黎药又通常在本民族内部使用,外人知之甚少,神奇的黎药文化都保存在黎族老人的记忆里,而随着时间推移,经验丰富的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高龄化现象突出,40岁以下的传承人凤毛菱角,且受黎族医术师徒传带传内不传外的传承限制,对药方传承保守、代代独传,终于失传。现我县黎族医药也因缺乏合适的传承人,代际间传承人数量极不均衡,潜在传承人大幅减少,黎族医药代际传承问题不可忽视。
(三)黎族医药知名度较低,社会认可程度低
目前,社会对黎族医药的认知度较低,对黎族医药的历史和功效都缺乏了解,仍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此外,黎族医药还存在市场营销薄弱的发展“瓶颈”,几乎没有营销热议,广告宣传推广力度严重不足。在各类药品、各民族医学齐头并进、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营销。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黎族医药产业发展
要发挥县黎族医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将其提升至重要位置。同时,研究制定黎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扶持,加大对黎族医药材生产的扶持力度,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用好用足各层级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探索保障黎医合法权益,规范其行医行为
对于未取得从业资格的黎族医药传承人或黎医从业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其合法权益,规范其行医行为。应出台相关条例,根据需要组织其进行以临床效果、工作实践和医疗安全为主的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允许其在乡村卫生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化解基层就医压力。
(三)讲好黎族医药故事,扩大黎族医药知名度
一是在县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等区域设立黎族医药展示区域、宣传黎族医药历史、文化元素。二是支持黎族医药继续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由旅文局等部门负责推进黎医黎药进展馆工作,陈列和展出与黎医黎药相关的一些药物、器械、单方等。四是媒体平台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多元化宣传机制,全力营造黎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民众对黎族医药的了解,消除公众对黎族医药的偏见,让更多人认识到黎族医药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办理情况:
县卫健委2024年7月30日复函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黎族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结合县卫生健康委职能职责对您关注的问题,做如下回复意见:
一、促进黎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建设与推动情况。一是组织白沙县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2021年我县黎医从业人员获得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2人,2023年黎医药从业人员通过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8人;二是牵头出台《白沙黎族自治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白沙黎族自治县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文件强调要大力发挥中医药特别是黎药、南药在人民医疗保健事业中的作用,努力实现白沙县中医药事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创新传承发展;三是2023年派出16人参加省级黎族医药人才骨干技术培训班,其中10名为民间黎族医药协会成员;四是2023年9月20日,在茶城院区挂牌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正式启动了黎族医药治疗体验,依托体验区平台,让社会大众感受海南黎族医药独特魅力、了解黎族医药文化、从而更好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医药文化,增进人民群众卫生健康福祉;五是县卫健委积极参与我县黎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的草案拟订工作。
(二)黎族医药人才队伍现状。一是大力支持黎族医药协会(下面简称“县黎药协会”)工作开展。县卫健是县黎药协会主管单位,助推县黎药协会于2022年10月21日正式注册;2024年解决县黎族协会无固定办公地点问题,当前协会办公室设在茶城医院门诊综合楼二楼;指导协会日常开展黎医药学术交流、挖掘民间黎族医药文化、推广黎族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民族医药人才挖掘与培养等协会的业务工作;二是目前县黎药协会县域内黎族医药入会人员有103人,协会有23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14名,预备党员9名,大学本科5名,会员年龄层次是五零六零后为主,会员均有黎医黎药多年实践经验;二是2018至今全县黎医药从业人员10人通过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1人获得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是治疗蛇咬伤技术)、另外1名已注册执业在个人的中医备案诊所(执业范围是推拿技术治疗伤筋病),其中2023年第二批次8名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资格考试的黎医处在资格证书待发阶段,2024年6名黎医参加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资格考试。
(三)黎族医药体验区情况。一是2023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黎族医药体验区”,县医疗集团总医院目前与省中医院黎族医药专家钟捷东教授团队合作洽谈运营体验区;二是黎族医药体验区采用传统中医与黎族医药诊疗结合,吸引省内外约350余人次前来体验黎族药酒推拿、熏蒸和足疗项目牛角罐、黎药养生茶等特色疗法,其中2024年5月份前来中药和针灸治疗有74余人次,接诊情况良好;三是通过微信、媒体、义诊、调研等渠道加强对黎族医药文化宣传,培养与提高公众对黎药的社会认同度;四是开展黎医药特色技术培训,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黎药人才,提升黎医药基层服务能力;五是重新规划体验区布局,在原区域拓展增加150余种黎药药材的展示厅、增加了热疗室、熏蒸室、康复室、煎药房等区域;六是在体验区内的绿植区域陆续种植常用黎药植物,用于观赏、科普、可采摘药用、绿化环境等作用。
二、下一步建议和做法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支撑体系。协同推进地方民族医药发展保护条例出台,为黎族医药发展研究提供合理的政策保障,争取省级、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承接好上级相关黎族医药的保护、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二是参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力度组织黎医从业人员参加海南省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鼓励获得医师执业资格的黎族医师开办中医备案诊所、注册执业至医疗机构及县黎族医药体验区内,逐步增多具有合法资质的黎医药人员群体;三是落实省中医局关于黎族医药体验区建设等相关要求,通过完善体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省黎族医药专家合作,设立白沙黎族名医传承工作室、配置黎族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开展安全有效的黎族医药适宜推广技术等途径,使得黎族医药体验区更好的运转起来;四是加强黎族医药人才培养,组织黎族医药从业人员参加省县级黎族医药技术培训,以点带面推动黎族医药后备人才的传承创新发展,提高黎族医药中医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五是加大黎族医药的宣传力度与宣传途径,加强黎族医药传统文化宣传,增进社会大众对黎族医药的认识和使用;六是大力加强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合作,以黎医药理论为基础,助推研发医药制剂和具有白沙特色的黎药熏蒸方、足浴方、养生茶等医药及保健相关产品,并不断研究完善、开发利用和推广。
当前我县黎族医药体验区处在基础建设阶段,我县卫生健康委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将继续贯彻相关发展要求,规范黎医药体验区服务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黎医药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