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顽固派纠集兵力反扑,起义受挫。在坚持斗争的日子里,起义首领王国兴等主动找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使起义性质发生了变化,即从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斗争。白沙起义动摇了国民党顽固派在五指山区的统治基础,加速了中共琼崖特委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的步伐,对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和海南解放战争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白沙起义中,王国兴、王玉锦等人带领黎族苗族群众顽强抗争,展现出为了民族自由解放和人民幸福安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并肩作战,书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里的塑像。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白沙起义受挫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反扑和血腥屠杀,参与起义的战士们没有屈服,许多黎族儿女和国民党顽固派血战到底,忠实地履行起义前的盟誓,他们的英勇事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
王亚福:勇敢打响起义第一枪
出生于1908年的王亚福是白沙县什奋村人,少显勇义。1940年在什阳抗暴斗争中,王亚福和符尤相在莫南村组织了100多人的尖刀队,与攻入村里的敌人搏斗。莫南村的抗暴阻击战,打死打伤敌兵30多人。这场战斗惊动了国民党琼崖守备当局,他们担心引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把时任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县长邱海云调走,派黎卓仁接任。这场抗暴斗争取得胜利,极大鼓舞了黎族人民的斗志。
1943年8月初,基于对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各类苛捐杂税的不满,王亚福提出:国民党(顽固派)来我们这里,从来没有打过日本人,专门向我们黎人敲诈勒索,他们摊派的饷项越来越繁多,压迫的手段也越来越残暴,我们不能把黎人的子弟和财物送给他们。经商议,大家决定抗丁抗税,将原定8月17日举行的起义提前至8月12日举行。白沙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白沙一区起义首领集中在志针村研究对策,决定在敌人立足未稳时主动出击,推选王亚福为总指挥。王亚福带领600多名起义军战士从志针村出发向驻在福关村的敌人发起进攻,从上午8时激战至11时,打死不少敌人。
1944年10月,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为瓦解起义队伍,派人以劝降为名,持毒酒进山,趁王亚福不备,残忍将他毒死。
王定江:坚贞不屈对屠刀
王定江1911年出生于白沙县细水乡福马村,原籍临高。王定江的父亲王华吉在大革命时期曾是我党地下交通员,受父亲影响,他很早就有了革命斗争的意识。在1940年的什阳抗暴斗争中,王定江带领细水乡30多名勇士前往支持。经此次历练,王定江进一步坚定了参加革命斗争的决心。他利用自己的关系,从临高购买了一批火柴、火药、引线、粉枪等急需物资。
1943年7月,王定江参加了各首领在什阳村大朗山召开的起义动员会议,同时接受了攻打驻向民村国民党白沙县政府的任务。8月12日,王定江和符打彭率领300多名起义军战士,攻打驻向民村的敌人。敌人没有防备,仓皇逃往乐东。小小的胜利没有冲昏王定江的头脑,他认为应该乘胜给驻其他村的敌人以致命打击。于是王定江带领的起义军战士与符尤相带领的起义军战士在志针村会合,包围了位于合口村的国民党军械厂,缴获该厂的军用物资后,又前去进攻罗任、黎坡、坡春的国民党据点。
白沙起义受挫后,王定江准备到临高一带去找共产党。当时国民党到处张贴捉拿他的布告,他没有低头害怕,而是继续奔走寻找党组织。9月23日,他在找党途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没有透露白沙起义首领的名单和驻地,几天后被国民党顽固派残忍杀害。
王公护:舍生取义救群众
王公护是白沙县元门乡人,居住在暗(晚)村。白沙起义的首领王国兴、王玉锦到元门乡一带活动时,经常路过此村,在王公护家逗留过夜。由于来往频繁、志同道合,王国兴和王公护成为结拜兄弟。
王公护为人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1942年,他接任国民党元门乡乡长。他虽是个黎族小首领,但国民党顽固派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经常辱骂他,还逼他筹粮筹款,王公护十分不满。就在这时,王国兴前去找他商议聚众起义之事,王公护坚决支持。王国兴当即指定王公护为元门峒起义军首领,负责联络细水、牙叉等乡的民众。
8月12日白沙起义爆发后,王公护带领几百名起义群众进攻驻志口村的国民党通讯排,吓得他们逃窜。9月下旬,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扑,王公护率领100多名起义群众埋伏在南耐岭迎击,多次击退敌人,打死打伤国民党兵10余人,后带领起义群众撤至黄猄岭。
盘踞元门乡的国民党顽军为了抓捕王公护,扬言:如果王公护再不下山,就血洗元门乡。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他召集在山上的保甲长,将自己打算下山救同胞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都劝他不要下山,但他主意已定,坚定地说:“为了全峒同胞的生存,我不怕冒险……”说完,他带着10多名保甲长与大家告别。
王公护等人下山后,国民党顽军把他和10多名保甲长全都抓了起来。王公护被带去审讯,因始终得不到口供,敌人将他残忍杀害。
白沙起义离不开海南苗族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白沙起义的筹备阶段,起义首领王国兴就认识到,要取得起义的胜利,必须团结五指山区的苗族人民,大家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共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
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的白沙起义纪念园。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简陋文书写下铮铮誓言
1942年7月,王国兴以布置摊派官粮为名,通知各保甲长到红毛乡德伦山(今属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召开第一次起义筹备会议。为了发动更多人一起参加起义,会上王国兴决定派人到各乡去进行联络。会后王国兴写信让王文聪带给南万乡(今琼中上安乡一带)的苗族首领邓明仁,约苗族同胞同时举行起义。9月,王国兴在红毛乡的什亲山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50多人,苗族代表邓明仁应邀参加,并带来了村中父老们写的合约书和字据。这张写在草纸上的简陋文书是他们决心和黎族人民一起为民族生存同国民党顽固派决一死战的誓言。会上,邓明仁和王国兴等人按照传统风俗杀鸡饮血对天盟誓。会后,邓明仁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发动苗族群众支持起义。起义前,苗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王国兴送来500斤火药和50包引线,有力支援了白沙起义。
1943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五一三惨案(发生于农历五月十三日),杀害1000多名苗族群众,这更加激起了黎族苗族人民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愤恨。五一三惨案发生后,王国兴等黎族首领义愤填膺。1943年7月,王国兴召开会议,会上大家都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杀害苗族同胞的愤慨,并约定齐心合力、反抗到底、同生共死、永不叛变等。
南坑岭上围攻顽军
白沙起义爆发后,出生于1913年时年30岁的苗族首领马亚明更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1943年8月12日,白沙一区的4000多名起义群众,在王亚福、符尤相、符焕昌、符桂刚、符亚友、符中玲、符清刚、符昌造、符桂林、符打彭、马亚明(苗族)、王公护、王打亲、王明育等率领下,半夜抵达预定地点埋伏,在鸡第二次打鸣时,他们向驻向民村和印妹村的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以及驻什空村(苗村)的国民党白沙县中队同时发起进攻。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人员仓皇向南开乡逃跑。马亚明指挥什空村的苗族群众向国民党白沙县中队进攻,中队指挥官唐德厚来不及逃跑,便带领中队的十几名残兵逃到向民村附近的南坑岭上藏起来,过了四五天被向民村群众发现,群众立即报告苗族起义首领马亚明。在马亚明的带领下,什空、和荣等村的50余名起义群众前往南坑岭围攻,最终将这群顽军消灭。
部分参加白沙起义的苗族群众合影。
什空村。(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1950年海南解放后,马亚明历任白沙乡副乡长、白沙县一区副区长、白沙县白沙公社副社长、白沙县苗委负责人、白沙县民政局副局长,直至离休。
白沙起义前后,不少汉族商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通过各种形式支援起义,谱写了一段民族团结反抗国民党顽固派压迫的光荣历史。
黎秉刚(左)和白沙起义时起义首领之一符尤相(右)合影。
为白沙起义提供物资
汉族商人王泰信(王太信)出生于1899年,原籍定安县,20世纪30年代迁至白沙居住,以商为业。他扎根黎族聚居区,诚信经商,十分同情黎族人民的正义斗争,不仅拿出40块光洋购买火药支援起义群众,还受王国兴所托,翻山越岭,采购军需支援起义。白沙起义受挫后,起义队伍被打散,王玉锦带着70多人上了什寒山。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下,起义军粮尽弹绝,饥寒交迫。王泰信得知王玉锦带领部分起义军驻扎在什寒山上,且已断炊多日,便偷偷越过敌人的封锁线,给他们送去一头牛。1944年4月,王泰信第二次牵着牛送往什寒山时,因奸细告密不幸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同年11月去世。
除了王泰信,当时在白沙一区活动的汉族商人黎秉刚也为起义提供了物资援助。1916年出生的黎秉刚是儋县(今儋州市)人,1936年迁居白沙。他为人正直、思想进步,十分同情黎族人民的悲惨处境。1940年,在白沙黎族群众驱逐国民党顽固派县长邱海云的斗争中,他曾提供大量物资。白沙起义爆发后,他又拿出大量物资援助起义群众,并亲自参加战斗。1945年7月,他放弃商人职业,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南解放后,黎秉刚先后担任白沙县公安局副局长、国营白沙农场场长等职务,直至离休。
协助起义群众找出路
白沙起义受挫后,起义军陷入了短暂的迷茫,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汉族盐商符育祥(陈育祥)发挥了积极作用。符育祥是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五区腰子乡人,起义前常到红毛一带做生意,住在王国兴家,与黎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白沙起义开始后,王国兴对符育祥加以保护。后来,起义受挫,符育祥看到大家处境艰难,便对王国兴说:“大总管,我常住在你们这地方,不是外人。听我叔叔讲,红军确实是一个(支)好队伍……红军还说,天下受苦人是一家。”
当时五指山腹地信息比较闭塞,王国兴等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了解不多,符育祥的话虽然不长,但对王国兴产生的作用却很大。在1943年10月召开的什乓会议上,王国兴用符育祥的话说服大家,最终找红军找共产党的建议得到了全体首领的一致赞同。会后,奉命找党的吉有理多次找到符育祥,让符育祥带他去找共产党。最终,符育祥和吉有理以买盐为掩护,从什运村出发走了两天,抵达琼山五区。吉有理在琼山五区的大边村找到了伯父吉圣方,吉圣方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参加过乡苏维埃政权相关工作,在当地有很多关系,这为吉有理下一步找到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多人接力帮助找党
到大边村后,吉有理先后接触了参加过红军的林之明、同情黎族的国民党保长符永均。符永均告诉吉有理,他可以帮忙找红军。第二天上午,在林之明家里,符永均介绍吉有理认识了汉族盐商张永文。张永文觉得去找红军有生命危险,提出要一笔路费,吉有理当即同意,双方立下字据。
回到红毛后,吉有理向王国兴汇报了相关情况,王国兴认为只要真能找到红军,花多少钱也值得,指定专人负责筹款工作。王国兴还让人写了一张请求红军拯救黎族人民的呈文,让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聪带上,呈给红军。吉有理等人返回大边村向符永均等人说明情况后,再次上路寻找党。张永文扮作盐商,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聪三人扮作挑夫,挑着箩筐出发。
四人专挑偏僻小路,一路急行。张永文把吉有理等三人带到儋县那大附近的亚哄村找到了吴亚狗,又由吴亚狗带他们到和民乡北吉村找王昌国,再由王昌国带他们到和民乡能仁村,由和民乡政府交通员带他们到临儋联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临儋县委书记李汉、县长符英华与他们见了面。三人见到县委负责同志,十分激动,将呈文交给符英华后,热泪盈眶,边说边哭。接着符英华和他们去见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第四支队队长马白山,双方按黎族传统习俗,喝鸡血酒,举行盟誓仪式。
版权所有©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维护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党政信息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7723365 0898-12345 邮箱:bsxzfw@yeah.net
琼公网安备 46902502000101号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50004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维护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党政信息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7723365 0898-12345
邮箱:bsxzfw@yeah.net
琼公网安备 46902502000101号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50004